十年内A股或有超级大牛市
2012年01月17日 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量:
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直言,“未来14年,我们应该远离股市。”其理由在于美元体系最终将会在18年后崩溃,届时全球将会面临一次重大的货币变革。业内分析师却表示,中国股市未来10年应当还有一个“超级大牛市”,但是有几个前提:一是中国股市的内在制度改革,二是中国经济转型初见成效。
知名分析师:十年内A股或有超级大牛市
著名财经作家、《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14年,我们应该远离股市。”其理由在于美元体系最终将会在18年后崩溃,届时全球将会面临一次重大的货币变革。中国人民币背后的抵押资产是美国国债,因此必受其连累。2008年一直到2024年之间是16年左右的大熊市。这番推论并不为多数业者所同意。昨日记者采访多位证券研究人员,他们都认为,A股面临很大挑战,但不至于萧条那么久。
“中国时代”或可期?
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宝安营业部总经理、高级策略分析师林长江表示认同宋鸿兵全球面临货币危机的观点,但认为未来14年应远离股市推理不当。林长江说,中国股市从来都是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即便是走向国际化的中国股市,其牛熊也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外围市场的持续大熊市,可能让中国股市成为全球的资金避险地,迎来全球股市的“中国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后,实体经济的财富大增长,需要有一个财富的实现转移过程。前10年的房地产大发展是第一轮财富的实现转移过程,还需要有一个通过股市财富的实现转移过程,因此中国股市未来10年应当还有一个“超级大牛市”。但是有几个前提:一是中国股市的内在制度改革,二是中国经济转型初见成效。
货币危机期如何做好财富管理?林长江认为,未来2年左右时间中国股市很可能是一个震荡过渡时期,这时期应优化资产配置,要引入避险资产,如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期货资产,或是对冲产品。中国人财富管理中只有单项的做多资产,没有做空与多空对冲或套利的资产,这种资产配置在全球经济与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期中是极为不利的。
但经济学家韩志国认为,股改并没有实际完成,目前只处于股改的过渡阶段巨量大小非还需要股市一点一点消化,而新股发行过滥加剧了扩容问题,加上欧债危机还正在深化之中,因此中国股市不可能独善其身,在三到五年内不大可能出现大的反弹或反转。自己虽然没有宋鸿兵悲观,但确实看不到牛市的影子。
不应过度悲观
国联证券分析师金少华认为,宋鸿兵的观点与结论并不能完全反映决定股市趋势的因素。全球面临货币危机,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为转移自身风险而转嫁他国的一种货币战争。这导致相应国家或地区的股市波动加剧,但并非一直处于熊市之中,不少国家的股市仍创出历史新高。中国的股票市值只有GDP的60%,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外围因素对A股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如宋的结论那么悲观,想像14年后中国的GDP可能达到100万亿人民币,股票市值无法想像只停留在区区24万亿水平。所以个人认为未来14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会有相当精彩表现。
南京证券分析师季永峰表示,宋鸿兵的担忧可能有点过了,14年那么遥远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单位的分析师说,美国不会无限制地发行货币,所以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全球货币量化宽松带来的冲击。未来,欧债危机可能会使得部分国家因为财政体制缺陷导致达不到欧元区的财政约束要求而退出欧元区,但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化多年的联合体,欧元区将以核心货币区的形式存在。
这位分析人士说,世界货币体系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支撑,未来货币体系将由美元、欧元、人民币和日元多方角力形成。至于全球经济,目前最为脆弱的依然为欧债危机,债务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将逐步形成新的上升周期,这个周期或许是4年,抑或稍长,但不应过度悲观。A股在完成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强制分红制度和一系列交易监管政策后,市场投资环境将大为改善,在10年内A股依然可以寻找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叶檀:A股到了转折关键时刻新股改革根本是什么
A股市场到了转折的关键时刻,此时不能靠登高一呼的孤胆英雄,而是集体的改革合力。
新股发行改革的根本是建立信用机制。
拉高股指最简单的办法是暂停发行新股,引入新的资金。这是“和面”理论的重新上演,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到现在为止,一些人士提出的办法主要是增加资金,如引社保与公积金入市、引入RQFII、增加QFII额度等。但资金多寡从来不是证券市场的真问题,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总是能够成功消化所有资金,直到圈无可圈,熊市来袭。
证券市场之所以成为圈钱市,源于基本的理论错误,证券市场为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而存在,填补的是银行信贷市场化之后留下的空白。笃信资本与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理论的人们,自信地认为已经掌握了一把开启牛市的钥匙,只要市场下挫就放松货币,或者减少上市量,那些埋头交易的投资者们就会知趣地接过嗟来之食继续啃。
正因为笃信供求关系理论,因此在基本的制度改革上没有多大进步。此前多年,6次暂停新股发行短期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效果不好。
引用一组数据:1994年7月21日到12月7日暂停IPO,大盘在380点的位置俯冲后迅速拉升到1052.94点,而后12月7日回到650点的中间值;1995年1月19日到6月9日暂停新股发行,大盘从524.43点涨到926.41点,而后回调;从2004年8月26日到2005年1月23日暂停新股发行,中间有一波短暂的反弹,从1180点到1300点,而后展开回调;2005年5月25日到2006年6月2日,由于股改新股发行暂停一年,效果有目共睹,股指直蹿6000点。在市场下行后,我们迎来了第六次暂停新股发行,从2008年9月16日到2009年6月29日,大盘持续上涨9个月后,俯身向下,至今没有回过神来。
即使我们承认暂停新股发行能够改变供求关系,事实上供求关系也没有得到改变,只是让暂停之后资金充裕期上市的公司赚到了便宜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9年10月推出创业板我们未尝不能说,暂停新股上市正是为了日后高价推出中小板与创业板。
在量化宽松时以低息高价发行债券,对于债券投资者是沉重的打击,因为此时定价机制遭到扭曲,债券投资者不得不以高价购买本不值钱的债券;在货币宽松之时发行股票对于证券投资者同样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们以高市盈率购买风险极高的证券产品,使价值投资无所皈依。一旦市场下行撇去泡沫,将使无数人在海滩裸泳,难道我们的股市是天体浴场?
市场发行市场化了吗?表面上是的。我们不是实行机构询价机制了吗?但在一个内幕交易横行、一个缺乏起码的信托责任的市场,询价者不必对自己的报价负责,这不是纵容人情报价、利益串联又是什么?以伪市场化纵容利益结盟说得好听,叫做天真的市场化,说得难听有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向内部人输送利益。
不仅在新股询价机制上,在券商直投等方面莫不如此。明知券商直投无法阻止道德风险,却允许券商直投,而后换汤不换药延长了券商直投的时间,同样是在市场的信用伤口上撒盐。
现在把板子打在基金身上。基金当然有问题,但基金代表买方利益,大股东们常常手下有投行,代表卖方利益,这两种利益天然冲突,只有理顺买方与卖方的利益关系,不让两者纠缠在一起,买方才能真正独立,现在买方是卖方的奴仆。公募基金拿着投资者的钱,或者拿着社保的钱,送着不送白不送的人情,出现超募天经地义。
据说节后有望推出改良式荷兰拍卖制,这是根本性制度改革举措之一,有利于建立新股发行的信托责任机制,起码投标人必须为自己所报价格负责,一旦中标必须认购中标的股票数额。这就意味着,询价者必须为自己的人情报价支付真金白银,这是改变人情价泛滥的釜底抽薪招数。
与此相配套的是,加大机构投资者在网下的认购比例。目前A股市场通常由大股东绝对控股,网下询价机构配售量过低,该政策是把新股当作唐僧肉,认为新股发行必须向普通投资者倾斜,加剧了询价机构的信托责任缺失。以高价上市,大股东抛售存量股票就能够一本万利。目前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折价销售,才反映了大股东对公司股票的真实态度。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建议泥沙俱下,有人提出存量发行,理由是境外资本市场常用,与国际接轨。这一理由是荒唐可笑的,除非中国的监管、中国市场的信用与国际接轨,否则规则必须以建立本土市场信用、一视同仁地保护投资者为第一要义。一旦存量发行,相当于取消部分股票的锁定期,允许公司股东马上对外出售。现在有锁定期还哄抬股价,一旦存量发行,说好利益分成比例,普通投资者只有被鱼肉的份。
在信用缺失的市场,固本培元的首要任务是扶正信用,让投资者认可信用价格,有信用者可以获得长期溢价,无信用者必须支付巨大的折价。不惩罚失信者,最终整个市场为失信者支付折价。
熊锦秋:股市在呼唤经济民主
在当前股市制度大变革的艰难治市进程中,不同的市场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对股市观点也不尽相同,如何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保护好大多数人的利益,这考验着政策决策者。笔者认为,这需要在股市充分发扬经济民主。
所谓经济民主,就是将“人民主权”这一理论贯彻到经济领域,使各项经济制度安排依据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建立和调整。发扬经济民主,是汇集和体现广大投资者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比如,当前市场的一个焦点话题,就是基金为新股发行捧场。之前市场对此早就颇有微词,甚至沪深交易所老总也忍不住严词批评;然而,最近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称,基金公司在新股询价过程中,报价比较理性,没有帮忙报价。
基金是否有为新股发行捧场行为?笔者认为,根据统计学原理,按照目前基金所占市场份额,如果其高报价出现的概率为异常,应属捧场行为。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认同基金捧场的观点,源自深交所的研究报告:基金公司询价对象报价只有26%的比例,但创业板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频次统计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其观点符合统计学原理、值得相信。王林目前还没有拿出他研究的25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数据,只有对6只新股的询价分析数据,但6家样本过少且有特定指向,这些数据将捧场者指向证券类、保险类询价对象,恐难令人信服。
王林言论简直不值一驳。举例说明,在参与中国水电(601669)网下初步询价的146家配售对象中,的确没有其主承销商中信建投和中银国际参与;然而其财务顾问中信证券(600030)和8家分销商控制的基金却参与捧场。中信证券旗下华夏基金初步询价股数达2.97亿股,占网下拟发行总量15亿股的19.8%,多数报出了4.9元的询价,高于4.5元的发行价;分销商控制的基金同样有“捧场”行为。
如果仅听王林一家之言,或许基金业的一些违规行为将被纵容,有关基金业政策的制定、出台和执行,就可能走偏、而只顾及少数人的利益,基金业健康发展就将是句空话。要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唯一有效的制约手段就是发扬经济民主,也就是说,不仅在基金行业,而应在整个股市领域形成这样一种机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策必须反映广大投资者的心声或利益诉求,而不能由少数人来闭门造车;有关职能部门对政策的执行,也必须赋予广大投资者监督权、质询权。
发扬经济民主,保护最广大人民利益,同样适用在养老金入市这件事上面。从目前情况看,赞成养老金进入股市的应该只是少数人,多数人坚决反对。要决定养老金的去向,就应该倾听参保人的意见,谁也不能越权擅自决定各省投保人养老金用途,包括上级机关。
当前,有利于广大投资者的股市政策,比如说强制分红政策、创业板快速退市制度等,总是拖而不决;而有利于发起人等少数人利益政策的却能较快提上议事日程,比如说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却呼之欲出,这也是漠视股市经济民主的具体表现。为此理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够尽快汇集民意、更能反映大多数股民利益诉求的政策决策和出台机制。可以说,发扬经济民主,是推动股市走向健康发展轨道的不二选择。
余丰慧:“股价惨跌钱照圈”的股市怪相
近日,中国新闻网转外电消息,尽管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均大幅下挫,但中国今年再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IPO筹资总额最高的国家。几乎达到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两大市场IPO筹资总额的两倍。
中国股市特别是A股的怪现象往往难以让人看懂。中国经济这边独好,到处莺歌燕舞,而A股却“熊”冠全球,股民90%以上亏损。以笔者看,这再次佐证中国A股是圈钱市。
无数企业挤破头甚至不惜大肆行贿上市,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给公司圈钱,二是给高管们圈钱。据资料显示,今年的A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719.88亿元,其中IPO融资2720.02亿元,增发融资3577.9亿元,配股募资98.9亿元。总募资金额仅次于2010年的9859.85亿元与2007年的8043.61亿元,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上市公司在A股圈钱圈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高管们也马不停蹄地离职套现。按目前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离开董监高层职位后,无论是否在关联子公司任职,6个月后均可自由买卖公司股票,这为套现埋下伏笔。新华网报道,曾有市场分析师说,现在高管套现已经形成利益链条,即使股价下跌,由于当初原始股成本极低,仍能获得巨大收益。既然中国A股是名副其实的圈钱市,那么,圈谁的钱呢?当然是大众投资者的。
郑眼看盘:春节前或延续震荡反弹行情 不必看得过高
周一A股杀跌,沪综指跌1.71%报2206.19点,深综指跌3.28%报818.18点。创业板继续惨跌,其收盘跌近5%,两天连续跌幅竟达10%以上。
消息面对大盘是有较多扰动的,这也很明显。从外部看,上周五深夜,评级公司标普调降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评级。对于A股主力说,他们一般得提防更晚开盘的欧股大幅补跌,所以其护盘决心不太可能坚定,这或许是昨日收盘前半小时蓝筹股倒货的主因。
欧债危机对A股的利空影响不可能只是一两天,而是中长期因素。笼统地说,前者应有两个主要传导路径:一是通过影响我国出口传递到A股相关上市公司,并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二是通过引发热钱回流美国、日本、瑞士瑞典等北欧国家来影响A股,这种情况下,我国外汇占款还可能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流动性不足。
在内部,最大的消息可能是传说中的“改良版”的新股“荷兰式招标发行”。据证券时报说,该方案是指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全额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机构以相同的价格(所有中标价格中的最低价格)认购中标的股票数额。
应该承认,这个方案有点进步意义,但也有较大甚至是致命的缺陷。笔者认为,该方案只在熊市有用,因熊市中极易破发,机构不太敢中签,所以不敢乱报价。然而在牛市中,如果有一阵子新股均大幅盈利,那么极可能就出现机构胡乱报高价的可能。因此,这种方案会使中国股市极难再产生大牛市,因行情好时新股必然铺天盖地以极离谱价格发行。
方案设计者如果心理足够阳光,那么就应设计为:报多高的价,那么就全部以所报高价认购。笔者弄不明白,难道这会有何不妥?笔者愚笨,还请方案设计者明示!
昨创业板又受一击,除其自身定位偏高外,应也和上述传说中的新股发行改革方案部分相关。目前是熊市,如果采取上述方案,后面发的新股价格一般就会大降,而这会使已上市的以高价发行的创业板个股承压。
大盘成交骤降,显示杀跌动能不是很足,或许只是机构投资者弄不清盘后欧股交易情况而暂时不敢硬扛而已。因此,大盘走势看似不好,但情况比想象的好些。
从创业板指数看,如果今日低开,则正好打了对折,短期已经到位。一旦创业板阶段性止跌反弹,主流机构护盘就不会太累。笔者反而认为,当创业板短期明显跌到位时,要提防权重股大幅补跌。
昨美股休市,假如欧股杀跌(截至笔者发稿,欧股小幅震荡),则今日A股低开应为买入机会;假如欧股上涨,则A股也可能高开并走出修复行情。
从一般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可能不太敢持股过春节,因其不可能知道春节期间欧债危机会如何发展。因此,节前A股可能延续些震荡反弹行情,但暂不会走得太高,应等不确定性消除一些后才有机会走得更好。
顺便说一下,投资者可注意定在今日上午10时左右公布的我国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去年12月的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零售额等。但也不必过度反应,因经济向弱一般为已知因素,除非和预期出入过大。
老法师看盘:不确定因素增加
最近都在说,春节前最后一周市场一般都会表现不错,但又有一种说法,“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而我只希望最后一周平稳收官就好。但昨天(1月16日)沪市成交金额进一步回落到428.8亿元,2200点关口又将经受考验。
之所以大盘走成这样,我想主要还是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多。不确定性,首先还是来自于春节长假前欧债危机的演变。上周末,欧元区9国被集体下调评级,而当长假来临后欧债问题究竟面临怎样的不确定性,目前尚难判断,这也就只能使得短期炒作资金暂时选择离场。
其次,是自从上周初多重利好提振信心后,管理层却始终没有更进一步的政策出台,如果仅仅是喊口号,对市场很难起到持续的正面刺激。
第三则是银根始终不放松,这一点较为致命。新股照发不误,而央行一直按兵不动,只是靠停发央票和逆回购来释放流动性,这显然无法满足多方需求。所以,结合昨日的大盘来看,我认为兔年的最后一周,行情也会因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变得尤其复杂。这一周,到底将成为“红包行情”还是“跑路行情”,最终还是要看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演变趋势。
关注财星教育官方微信,关注你的未来:
2013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络保过班 热招中...... |
|||||
课程名称 |
讲师 |
课时 |
价格 |
报名 |
试听 |
证券基础知识 |
蔡老师 |
30 |
¥365 |
||
证券交易 |
周老师 |
30 |
¥365 |
||
证券投资分析 |
周老师 |
30 |
¥365 |
||
证券投资基金 |
魏老师 |
30 |
¥365 |
||
证券发行与承销 |
周老师 |
30 |
¥365 |
-
指定了不存在的栏目ID或栏目数组!